该书以识别因激技能(motivateds kills)作为全书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展开,在轻松随意的叙述中,使读者可操作地逐步接近对于真正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认识。就像作者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优点,需要得到表现。换言之,不存在‘朽木’之人。但是,有些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机会太少了,以致于他们看上去像是朽木。”
许多人可能都会记得那篇很有影响的小说——《狗日的粮食》。确实,中国的语言是有着其独特的用法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像“狗日的”这种粗俗的语言,竟能如此简洁、生动地表达出让人几乎无法再用任何更高雅的语言来更贴切地描述的情感。人们对于自己一天也离不开的粮食的那种又恨又爱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一句狗日的,可谓表达得淋漓尽致。
正如粮食一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是天生继承了狗日的大笔遗产而且甘愿躺在遗产上无所事事地享清福的话,工作,也是几乎强制性地必须要伴随着生活而无法摆脱的。除去上面涉及遗产的限定之外,不劳动者不得食,也几乎是一条真理。而且,伴随着工作,带给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无可奈何,还要比相对简单的粮食要更多得多。因此,对于工作讲他一声狗日的,也倒真是恰如其份。
生活中,在谈到工作时,我们常常听到像混饭吃之类自嘲或无奈的说法,这种说法很真实地将工作与吃饭联系了起来,只不过因人而异,混的等级可以很不相同。低等者,能不饿死就已不错了;中等者,混得饭食质量高些,或可自诩小康:高等者,则早已超越了吃饱吃好的层次,而将兴趣转向了其它目标,如怎样将钱赚得更多更多的过程之类。但另一方面,人之所以为人,而且在解决了吃饱的问题之后,对于工作,确实还是可以派生出其它许多许多期望和要求来的。例如,工作是否愉快,是否幸福?如此等等。
《狗日的工作》这本译著的副标题为“知识社会的职业选择与个人自由”。从其原标题“职业满意与成功”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它更多地是针对那些更高层次的对于工作的追求。在目前的社会上,许多人是以挣的多少来衡量成功与否的。这种标准显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之类的说法和态度就是例子,更何况我们也看到许多腰缠万贯的人工作起来并不一定就真正的幸福愉快。正如《狗日的工作》一书中引用法国小说家、散文家和戏剧家卡默斯的名言表明的那样,“工作枯燥乏味之日,即生活窒息之时”。要使自己的工作变得更为理想,并成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必然就要有对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这种新标准和新要求,或许也就像该书作者所言:“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期望从他们的工作中得到职业满意,在期望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自然,要达到这种标准和要求,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狗日的工作》一书的目标,正在于帮助读者达到这种理想的工作境界。
眼下,关于工作,或者说,关于就业的读物出了不少,但《狗日的工作》一书的特色在于,它以更人性化的关怀为目标,而且绝非拼凑赶写出来应景之作。该书以识别因激技能(motivated skills)作为全书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展开,在轻松随意的叙述中,使读者可操作地逐步接近对于真正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认识。在这种观念中,就像作者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优点,需要得到表现。换言之,不存在‘朽木’之人。但是,有些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机会太少了,以致于他们看上去像是朽木。”这也就是说,穿插有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这本书,向所有的人,包括虽然表面看上去工作非常成功但却并未真正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人,以及那些被不公正地认作朽木的人,都潜在地提供了使他们在工作上得到满意的机会。
据说,该书的作者是一位80高龄的老人,这样的老人自然有足够的人生经验讲述工作,讲述人生。不久前,曾有一本名为《相约星期二》的书出版,也是一位高龄老人在最后的时候总结人生,只不过因为书上带有那条色彩鲜艳并印有某某名人推荐的“腰带”包装,让笔者不知到底出版者卖的是谁,于是起了逆反之心而没有将书买下。这或许是一种偏见,也许使人错过了重要的人生一课。幸好,阅读这本在包装上并不招摇的《狗日的工作》,在另一位老人的侃侃而谈中,至少在关于人生和工作的追求与选择上,让我能有超出预想的收获。
出一本好书是不容易的。换句话说,能有这样的好书出版,编辑将其“狗日的工作”做的不错。为了表示感谢,笔者这里也愿亲切地说上一句:“狗日的编辑!”
(《狗日的工作——知识社会的职业选择与个人自由》,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19.00元)